1988年 Laserlight 系统公司的 Ted Williams 推出第二种二维条码Code 16K码。它采用UPC及Code128字符。一个16层的Code 16K符号,可以表示77个ASCII字符或154个数字字符。Code 16K通过唯一的起始符/终止符标识层号,通过字符自校验及两个模107的校验字符进行错误校验。Code 16K条码与CODE49、CODE 16K、PDF417等同为行排式二维条码(又称:堆积式二维条码或层排式二维条码),其编码原理是建立在一维条码基础之上,按需要堆积成二行或多行。它在编码设计、校验原理、识读方式等方面继承了一维条码的一些特点,识读设备与条码印刷与一维条码技术兼容。但由于行数的增加,需要对行进行判定、其译码算法与软件也不完全相同于一维条码。
Code 16k 使用基于 Code 128 的系统,该系统可以在一个块中堆叠多达 16 行。这提供了 77 个字符或 154 个数字的最大数据容量,并包括两个模 107 校验位。Code 16k 也支持与 Code 128 相同的扩展 ASCII 字符编码。